?? 11月8日,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,中共中央總書記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《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,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》的報告。連日來,報告中出現的“司法公信力”、“公正司法”、“司法體制改革”、“司法公開”、“司法公信”、“司法基本保障”等六個“司法”關鍵詞,引發了十八大代表的熱議。
關鍵詞一: “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” 關鍵點擊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,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,必須要在十六大、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,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、人民民主不斷擴大、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、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、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等五項新要求。其中,努力實現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的新要求,其具體標志即是:民主制度更加完善,民主形式更加豐富,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,法治政府基本建成,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,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。 代表聲音 十八大代表、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陳遼敏:“政法工作要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為大局服務,要在執法中蘊含深厚的人文關懷,將根深扎在群眾之中,從群眾期盼的地方做起,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,用實際行動提高司法公信力。” 深度解讀 司法公信力,體現的是人民群眾對司法制度、司法機關、司法權運行過程及結果的信任程度。近年來,人民法院每年辦理各類案件1000多萬件,越來越多的矛盾糾紛通過司法渠道得到妥善解決,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逐步提高。但是,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,人民法院在執法辦案、審判管理、基層基礎等方面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,一些法官的司法理念、司法能力、司法作風還需要不斷加強和改進。各級人民法院一定要目光向內,努力通過嚴格公正司法,切實加強司法公信建設,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。 關鍵詞二: “推進公正司法” 關鍵點擊 十八大報告中指出,推進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,要抓好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、完善基層民主制度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、鞏固和發展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等七項重要任務。其中,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,“推進科學立法、嚴格執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,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,保證有法必依、執法必嚴、違法必究”即是一個具體指標。 代表聲音 十八大代表、貴州省銅仁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審判員楊霞:在辦案中她經常思考一個看似簡單卻又深邃的問題,當一名法官意味著什么?那就是法官首先要相信自己,必須在獨立思考后作出確定無疑的決定,絕不能把決定留給別人作。要用心、用腦、用智慧去明辨事實,去偽存真,衡量輕重,分析法律,并最終達到公正的結果。 深度解讀 公正司法,其基本內涵是要在司法活動過程和結果中體現公平、平等、正當、正義的精神,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。前者是公正司法的根本目標,后者是公正司法的重要保障。近年來,人民法院在審判壓力日漸增大的形勢下,取得了案件調撤率逐年提升,上訴申訴率逐年遞減的良好成績。但是,我們也要清醒地意識到,一些案件并未能有效實現辦案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,一些法官工作方法簡單等問題仍然存在。各級人民法院一定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,努力加以解決。 關鍵詞三: “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” 關鍵點擊 十八大報告中指出,推進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,要抓好七項重要任務。第四項重要任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。其中,“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,確保審判機關、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、檢察權”即是該重要任務的又一個具體指標。 代表聲音 十八大代表、江蘇省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長陳燕萍:這些年司法改革的進步和變化有“兩個更加突出”。首先是更加突出了能動司法。特別是應對金融危機、服務小微企業過程中,人民法院為保增長、保民生、保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。其次是更加突出了和諧司法。人民法院大力加強訴訟調解工作,積極推進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和“大調解”工作體系建設,有力促進了矛盾糾紛的化解。 深度解讀 近5年來,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,在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下,《人民法院第三個五年改革綱要(2009-2013)》進展順利,人民法院的司法行為更加規范,職權配置更加優化,監督制約機制更加健全,司法為民機制更加完善。但是,我們也要看到,隨著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發展進步,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、權利意識、監督意識不斷增強,對政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我們必須再接再厲,以只爭朝夕的精神,更加自覺地落實好黨中央關于司法改革的部署要求,讓人民群眾公平享有更加優質高效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務。 關鍵詞四: “完善司法公開制度” 關鍵點擊 十八大報告中指出,推進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,第六項重要任務是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,其具體標志之一是: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、規范化,完善黨務公開、政務公開、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,健全質詢、問責、經濟責任審計、引咎辭職、罷免等制度,加強黨內監督、民主監督、法律監督、輿論監督,讓人民監督權力,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。 代表聲音 十八大代表、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應勇:堅持司法公開,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、參與權、表達權和監督權,是人民司法的一項基本原則。堅持司法公開的理念,就要增強司法的透明度和民主性,推動人民法院勇于向社會公開一切依法應當公開、能夠公開、可以公開的內容,善察民聲、善體民意、善納民智,讓更多的群眾因接近司法、參與司法、了解司法,而更加理解和支持司法,增強司法的公信力,實現司法自身評價與社會認同的有機統一,使人民法院成為公正、文明、講理的地方。 深度解讀 司法公開是推進司法民主、促進司法公正、強化司法監督、提高司法公信、樹立司法權威的重要途徑。近年來,人民法院著力深化司法公開,完善裁判文書上網、案件信息查詢等制度,充分發揮“司法公開示范法院”的作用,繼續開展“公眾開放日”等活動,不斷拓展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,有效地提升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。但是,實踐顯示,個別地區個別法院對司法公開工作認識不夠,抓得不緊,效果不好。今后,各級人民法院要繼續著力推進司法權力運行公開化、規范化,完善司法公開各項制度規定,自覺接受內部和外部監督,真正做到“讓人民監督權力,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”。 關鍵詞五: “加強司法公信建設” 關鍵點擊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,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,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、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、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。 其中,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,重要任務之一即是要: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,加強政務誠信、商務誠信、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。 代表聲音 十八大代表、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法官厲莉:司法公信建設,法官除了必須公正審理案件之外,工作之外的形象塑造和展示也不能忽視。道理很簡單,案件審理中,囿于司法中立價值理念,法官不能也不應過于關注一方當事人。但是,審理工作之外,法官就應該主動投身于包括公益在內的各類社會活動,充分展示健康向上的積極形象。個人認為,公正審判,輔之以積極健康的職業形象,司法公信建設工作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 深度解讀 公信二字的組合順序,表明了先公后信,無公不信。公正、公開、公平為其基本要素,對應到司法審判,就是實體公正、程序公正、形象公正這三個執法辦案基本要求。司法公信建設,首先要確保實體公正,辦出經得起歷史檢驗、人民群眾信服的公平案、公正案,向社會提供正確和權威的法律指引;其次要確保程序公正,嚴格按照訴訟法規定,把公平、公開、公正貫穿到每一訴訟環節;第三要塑造公正形象,抓好法官行為規范建設,讓忠誠、為民、公正、廉潔全面體現于司法辦案中。 關鍵詞六: “強化司法基本保障” 關鍵點擊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,要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,必須努力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,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,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,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,提高人民健康水平,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。其中,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具體指標之一,即是:深化平安建設,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,強化司法基本保障,依法防范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,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。 代表聲音 十八大代表、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人民法院半程法庭庭長王永濤:作為一名沂蒙老區基層人民法庭的普通法官,能夠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,深感神圣光榮。在我的身邊,有許許多多和我一樣的沂蒙法官,在續寫著“愛黨愛軍,開拓奮進,艱苦創業,無私奉獻”的沂蒙精神。榮譽是莫大的鞭策激勵,我一定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,堅決捍衛法律尊嚴,以公平和正義贏得群眾信賴,以忠誠和良知守護著人民法官的精神家園,切實履行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的責任,讓司法陽光普照大地每個角落,滋潤每個公民心田。 深度解讀 人民法院近年來每年辦理各類案件1000余萬件,受案范圍涉及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。能否辦好這些案件,直接關系社會主義各項建設,直接影響人民法院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質量和效果。各級人民法院必須繼續堅持“為大局服務,為人民司法”工作主題,繼續堅持能動司法理念,繼續抓好執法辦案第一要務,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“五位一體”的工作總布局,妥善處理在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、政治建設、文化建設、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出現的矛盾糾紛,通過全面充分有效地發揮司法職能作用,真正履行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、捍衛者的神圣職責。